视频版
视频版(备选)
文字版
今天是”七夕”(祝你七夕快乐!), 所以咱们说说它的英语翻译.
话说具有中国元素的名词往往很难翻译, 比如:
春节到底是按字面翻译成Spring Festival, 还是按照意思翻译成Chinese New Year?
这个例子还算简单的.
粽子呢, rice dumpling还是Zongzi?
龙, 是dragon还是Loong?
那”七夕”到底该怎么翻译呢?
如果按字面翻译是:
Double Seventh Festival (七月七日: 七七)
可是最大问题是, 你要是和老外说double seventh, 人家可能真不会往日期上去想, 搞不好还以为是饮料或香烟牌子.
就算往日历上想, 也多半不知道你在说农历, 而农历咱们一般翻译成Lunar Calendar或Chinese Calendar.
也有人把七夕翻作:
Chinese Valentine’s Day (中国情人节)
好吧, 这倒是便于理解了.
可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儿啊, 难道中国传统文化就一定要用外国文化来解释吗?
况且七夕作为所谓”中国情人节”也是这个世纪的事儿吧.
甚者也有人提议翻译成:
Magpie Festival
magpie可不是pie(馅饼), 而是:
喜鹊
喜鹊节?
啊这…
英语兔我怀疑这是来自”端午节翻译成Dragon Boat Festival”的灵感.
端午节赛龙舟, 七夕是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… 鹊桥… 喜鹊…
可问题是, 人家端午节真有”龙舟节”这个别名啊, “七夕”有”喜鹊节”这个别名吗?
除此之外, 还有Begging Festival(乞求节)这样的翻译.
查了一下, 原来是”乞巧节”的翻译. (算我英语兔我没文化…)
日本其实也有七夕, 而这俩汉字在日语中的读音是tanabata, 所以日本人有Tanabata Festival. 但让英语兔我有点无语的是, 日本的七夕居然是阳历七月七.
“七夕”目前最”官方”的翻译是:
Qixi Festival
估计你也看出问题了, 且不说老外从字面没法知道什么意思, 光是读就很难读啊. 咱们的汉语拼音Q和X两个声母对外国人来说是出了名的难读, 碰到一起, 老外更是:
所以呢, 你如果用这个翻译, 最好还是配一段解释, 比如:
Long long time ago, the Emperor of Heaven (玉皇大帝) separated his daughter, the Weaving Maid (织女) and her lover, a cowherd (放牛郎; /ˈkaʊˌhɜː(r)d/, 不要读成coward/ˈkaʊəd/, 胆小鬼). They were only allowed to meet once a year on the seventh day of the seventh month of the Lunar Calendar(农历), on a bridge formed by magpies over the Milky Way(银河, 不是”牛奶路”). And that is the origin of Qixi Festival. (唉… 真是个悲桑的故四…)
多么希望是they lived happily ever after(他们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)这个西方常见的童话结尾!
那咱们就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!
这么好的视频 好冷清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