视频版
文字版
我猜你曾不止一次听到”不完全爆破”, “失去爆破”, “失爆”这样的术语; 而且我猜你”大概”知道它们什么意思, 但是具体的细节呢, 又不太能说完整…
不过呢, 你要是没听过这些术语, 不会认为咱们今天讲的是怎么拆弹吧?
其实要讲清楚这个问题, 咱们要先讲几句所谓的”爆破音”.
什么是爆破音呢?
说白了就是: 我们的发音器官先阻挡气流再释放气流而发出的音.
英语中的爆破音有: /p, b, t, d, k, g/.
这几个音, 英语兔我都在之前的音标合集中有详细的描述.
咱们国内大多数老师称这些音为”爆破音”, 除了”代代相传”的原因, 多半是因为它的英文是plosive.
但其实它的另一个名字是stop.
没错, 就是那个”停止stop”的stop, 所以爆破音也被称作”塞音” — 气流阻塞的”塞”, 所以不要说成”sai音”. (当然也不要把”交通堵塞”说成”交通堵sai”.)
如果你这个字读了别字, 请自觉三连一波.
其实英语兔我个人更喜欢”塞音”这个说法.
为什么呢, 因为其实英语中除了/p, b, t, d, k, g/可以归到塞音里面, 还有一个喉塞音(国际音标[ʔ])也可以归入同一个类别. 但是如果要是用了”爆破音”显然后者就”无家可归了”.
喉塞音咱们以后再说.
先回到”塞音”, 或者说爆破音.
之前说到, 塞音是气流先阻塞, 再释放而发出的音.
所以, 发/p, b, t, d, k, g/这些音时, 其实有三个阶段:
第一阶段: 咱们先要”成阻”, 意思就是发音部位紧闭, 比如发/p/时, 双唇肯定要闭拢吧, 这就是成阻.
第二阶段: “持阻”, 意思就是”让气流积聚”, 形成压力.
第三阶段: “除阻”, 意思就是除去气流的阻碍, 比如你发/p/时, 双唇肯定最后要打开让气流冲出吧?
以上都很好理解吧!
而当一个塞音后紧跟另一个塞音时, 那第一个塞音的第三阶段(除阻)后马上就要开始第二个塞音的第一阶段(成阻)嘛!
在快速语流中, 有点耗时, 或者说, 不方便啊.
比如咱们要是快速地说rabbit carrot, 那rabbit末尾的/t/和carrot的开头的/k/, 就很难又快又清晰啊.
除非你放慢速度, rabbit carrot.
一旦快了, 你就会自然而然的想省略第一个塞音的第三阶段(除阻).
刚才这个例子中, 如果rabbit carrot说快了, rabbit末尾的/t/自然而然就只有”成阻”和”持阻”. 也就是说这个/t/并不释放气流, “只做动作”, 而这样直接的后果就是那个/t/往往听不见, 只是时间上”占一拍”.
这个语音现象就叫做”无声除阻” — 没有声音发出的”除阻”, 英文是unreleased stop或no audible release.
而这个”无声除阻”就是咱们通常说的”不完全爆破”, “失去爆破”, “失爆”.
你现在终于明白了吧?
知道了这个原理后, 咱们就可以推断出:
凡是一个塞音后跟着一个需要成阻(即需要阻挡气流)的音时, 在快速语流中, 都会形成这种”不完全爆破”(“无声除阻”)现象, 比如:
单词内部:
慢速: doctor friendly
快速: doctor friendly
/t/ + /d/, /t/ + /g/, 等等
慢速: hot dog, not good
快速: hot dog, not good
/d/ + /d/, /g/ + /g/, 等等
慢速: bad day, big girl
快速: bad day, big girl
/t/ + /n/(鼻音也要成阻)
慢速: not now
快速: not now
所以你没有必要去背一堆所谓”不完全爆破规则”, 什么相同字母, 后接鼻音, 等等. 你只要问自己, 两个音相连, 前一个末尾需要除阻吗? 后一个音开头需要成阻吗? 然后就很容易判断了.
但是请特别注意, 不完全爆破(无声除阻)可不是把这个音省略掉. 它虽然听不见, 可是时长还是要占一拍的, 也就是微微”停一拍”.
doctor不能说成doter, hot dog不能说成hodog
从英语的语音现象上来说, 不完全爆破(无声除阻)属于”同化现象”, 而不是”省音现象”.
如果你对各种英语语音技巧不是特别了解, 请参见英语兔我的”语音技巧合集”.
英语中的无声除阻频率非常高, 所以只要你掌握好了无声除阻, 英语语音一定会有一个很大的进步.